旱情吃紧吃瓜网黑料官网:吃瓜网黑料官网每日最新黑料与吃瓜大事件汇总,北方抗旱在行动
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今年以来,受降水、河流来水减少等因素影响,我国多地出现干旱,农业生产、群众生活不同程度受到影响。
眼下,多地进入夏收、夏种、夏管“三夏”农忙期。面对旱情,如何保障农业生产?记者赴多地探访。
科学调度 保障水源
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,今年以来,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两成,江河平均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三成。北方冬小麦主产区3月以来降雨持续偏少,叠加高温大风天气,耕地受旱较常年同期略偏重。
禾苗喊“渴”,抗旱令急。陕西省协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采取行动,增加陕西抗旱用水指标1.43亿立方米,调度万家寨水库、龙口水库下泄流量由日均350立方米每秒增加到500立方米每秒以上,大大缓解灌区水源短缺、灌溉困难等问题。
如何打通供水“最后一百米”?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、泾川县等地,当地水务部门设立免费供水点,加强供水设施维修维护,对缺水乡镇实行错峰供水、分时低压供水、分片轮流供水,同时租赁送水车辆,轮流为停水时间长的村送水。
抗击旱情,事在人为。北方多省份各展其能,群策群力调度水源——
山西通过加大黄河、汾河引水量满足下游灌区用水、部分地区开启机井补充灌溉;宁夏结合气象信息,制定科学化、精细化的引水调度方案,切实保障水资源供应稳定有序……
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抗旱处处长王为说,针对我国北方旱情,今年黄河中上游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66亿立方米,全力保障灌区和下游沿线城乡用水。
补齐短板 科技助力
高标准农田建设,为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抗旱立下了大功。
“到今年为止,县里规划建设5000亩节水灌溉农田,政府近年来还为远离水源的村庄补贴建成多个集雨水窖,在这次旱情中发挥了重要应急保障作用。”环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俊民说。
补齐灌排设施短板,才能更好保障调水。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,当前春灌已近尾声,全国累计灌溉供水463亿立方米,5320余处大中型灌区充分发挥抗旱保灌主力军作用,累计灌溉面积近3亿亩,为保障夏粮丰收提供了坚实水利支撑。
粮食生产,重在科技。抗旱需要设施保障,更需科技加持。
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近几年落实的滴灌技术,保障了南关村村民马自林1300多亩中药材的收成。“科技进步很大程度上让种田摆脱了‘看天吃饭’,种地更安心了!”马自林说。
在河南人民胜利渠灌区,现代化改造让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.536提高到0.609;在吉林松原,遍布田间的各类传感器能让农田时刻“做体检”,最大程度减少旱情损害……既有设施优化,也有护田良法,科技助力多地抗旱提质增效。
全力保障“三夏”生产
眼下,全国冬小麦由南向北陆续进入成熟期,多地已进入夏收、夏种、夏管农忙模式。“三夏”生产遇到旱情,抗旱成效关乎夏粮收成。
“持续高温会导致小麦提前‘枯熟’,千粒重下降,一定要想办法提升小麦灌浆饱满度。”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,高级农艺师李淑能正在向农民讲解抗旱要点。
这是运城市加强旱情期间农业服务的一幕。运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除农业服务外,运城市还向科技借力,推广“空天地”一体化监测体系,做好夏收期间旱灾预防。
多地未雨绸缪,各部门也群策群力,保障“三夏”生产顺利进行——
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近期将密切监测干旱等气象灾害,及早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,并做好机收和应急抢收抢烘的准备。
水利部抓实抓细水利保障各项措施落实,坚持旱涝同防同治。“一方面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动态,强化抗旱水源统一调度和管理;另一方面超前做好防汛排涝准备。”王为说。
针对旱情,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。中央气象台预报,5月29日至6月3日,甘肃南部、陕西西部和南部、河南中南部、湖北西北部有一次小到中雨过程。
“我们将结合有利增雨作业条件,提前预置作业力量,及时开展空地联合人工增雨作业,助力旱情进一步缓解。”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作业指挥室主任史月琴说。
新华社记者魏弘毅、王紫轩、许晋豫